诱导大量错误投资,周期性地制造出经济危机,导致社会财富的巨额浪费,甚至酿成政治危机,这才是通胀最大的社会危害。
李子暘 经济学者,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 最近通胀的话题很热闹,但舆论中关于通胀的常识性谬误很多,这里只拣两个最重要的来说说。 谬误一:要用CPI(消费者物价指数)来衡量是否有通胀,通胀有多少。 这个说法的错误有两层。第一层:CPI是可任意制定的指数。CPI,是一些消费品的价格加总计算。这些商品价格上涨了,就说CPI上涨了,还会煞有介事地计算出是百分之几点几。这些商品价格没有上涨,就说CPI没变,没有通胀。显然,选择哪些商品列入CPI的清单,功夫很深。想掩盖通胀,只要选择那些价格很少或没有变化的商品。至于涨价很凶的商品,只要将其排除到CPI以外即可。比如房价,虽然是许多居民支出中的大头,但从来就不列入CPI。 政府的第二招是:就算列入CPI的商品价格上涨,也可以通过价格管制来应对。CPI当然不会按照黑市价格来计算。因此,如果某商品被列入CPI清单,企业家投资时一定要谨慎。该商品的价格很可能会受到政府管制。投资的企业家,分分钟可能被政府和公众指为乱涨价的奸商,成为通胀的替罪羊。 即使CPI的计算是完备和公正的,能如实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,它也不是衡量通胀的好指标。 通货膨胀,从字面含义和经济原理上看,都是指货币数量增加,并没有物价上涨的含义。无论物价是否上涨,只要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,就发生了通胀。用物价是否上涨来衡量是否有通胀,就好像用是否得了高血压、糖尿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需要减肥。不是所有的肥胖者都必定得了高血压、糖尿病,但肥胖者必定体重超标。有体重一个指标就够了。 同样,衡量通胀是否存在,只需看货币量是否增加,而不能等到物价上涨再来谈论通胀。等到物价上涨,再设法抑制通胀,为时已晚。 谬误二:通胀的危害是造成物价上涨。 从政府决策层,到经济学家和公众,都对此深信不疑。相应的政策后果就是:如果通胀造成的物价上涨没有超出社会容忍度,那为了刺激经济增长,不妨玩玩通胀。 甚至还有经济学家主张提高通胀的社会容忍度,简直是一派胡言! 如果通胀增发的货币在瞬间到达每个人,那就只是币值改变而已,但通胀的真实过程不是这样的。 通胀增发出来的货币,是通过某个入口进入经济体的。现在,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这个入口。于是,有机会从银行贷款的人,就先拿到了货币。而挣工资的广大民众,则较晚拿到增发的货币,甚至根本拿不到。那些先拿到货币的人自然好处多多。他们就像是可以合法使用伪钞的人。通胀就是把别人的财富偷偷地转移到这些人手中。 可见,通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公然进行的掠夺和财富再分配,而且是从大众向少数人转移财富,使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。这是通胀真正的社会危害,远比物价上涨恶劣得多。 除此之外,通胀往往通过政府人为压低利率进行。压低了利率,银行就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,就会有更多的货币进入流通。对普通人来说,银行升降几个百分点的利率,影响不大。但对产业投资来说,那几个百分点的利率变化是很关键的。 投资10亿的项目,利率升降1%,就意味着每年成本增减1000万。利率的高低,直接决定了这个项目是合算还是不合算。人为压低利率,许多原本不合算的项目就会变得合算。这些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能源供应,还会诱使一大批上下游项目投资上马。 但低于市场利率的低利率是不可持续的。增发的货币,经过一段时间,会通过各种渠道,流到更多的社会成员手中,推动物价的普遍上涨,并形成政治压力。 政治压力之下,政府只能选择提高银行利率,减少贷款量,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。这时,两难局面就出现了。 要么,继续实行通胀政策,结果是物价飞涨,甚至民不聊生;要么,停止通胀政策,结果是大量错误的投资暴露出来,许多企业破产,员工失业,这就是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。 诱导大量错误投资,周期性地制造出经济危机,导致社会财富的巨额浪费,甚至酿成政治危机,这才是通胀最大的社会危害。 那些以为通胀只意味着物价上涨的人,认识不到通胀真正的危害,就像小孩子不懂火的厉害一样。于是,他们也就像小孩玩火一样玩通胀。形容他们处境的最好比喻就是: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渊。 可叹的是,他们的愚蠢,将由全体社会成员负责。大声疾呼让他们立即停止玩火,难道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吗? |